“互联网+建筑行业”来了,谁将从中受益?
从李克强总理在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出制定“互联网+”政策,到今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《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指导意见》,“互联网+”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着各个行业。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建筑业遭遇互联网,将会产生怎样的市场红利?谁又会成为“互联网+建筑行业”创新模式的受益者呢?
对于传统的建筑业来说,产业链条越长、越细分,参与者越多,利益分配的挑战就越大。“互联网+建筑行业“首先就是对产业链创新,将渠道扁平化,把价值链的环节做了压缩,让工程采购方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。
有数据显示,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据40%~60%,甚至更大份额。为了保证材料采购低价,采购部门往往陷入到与供应商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中。而当施工部门迫不及待地向采购部门要材料,采购人员只能不管成本的高低完成材料供应时,就会导致采购的建材成本高、质量低,有时甚至会造成产品供应脱节。
互联网技术向建筑行业渗透,建筑电商的出现使信息流产生效益,建筑工程的采购信息更透明,渠道和流程变得更简洁,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同时减少了供应链层级和参与者,利益分配也就更为清晰。
以建筑电商亿建联为例,项目采购方通过亿建联电商平台采购材料,材料的供应商、价格、材质等信息一目了然,通过平台联合其他采购商“集采”材料,达到采购的低价和质量保证,还能享受到亿建联平台给予的物流、资金垫付等额外服务,节省了采购时间,降低了采购成本,从而降低了整个项目的投入成本。
在建筑行业供需链的另一端,材料供应商也在“互联网+建筑行业”的模式中发现了自己的利益点。例如,通过亿建联的平台,材料供应商可以看到项目需求公告,只要资质符合条件,就可以同其他供应商一起来竞标参与项目的材料供应。供应链层级的减少、信息的公开透明化、避免暗箱操作,让更多的供应商站在了同样的竞争环境下,拥有了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利益分配权利。
建筑行业内项目需求和材料需求的公开透明化,为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产能评估标准,使其能够及时洞悉一线市场以及客户需求,从而调配自己的生产规模和投入比重,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供需关系,减少了产能过剩带来的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。
此外,互联网还深刻作用着传统产业的标准化,提升建筑行业准入门槛,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。正如建筑电商亿建联,对供应商的招募有着极高的要求,不仅对入驻平台企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查,还会对软实力和诚信度进行考量,旨在建立一个高标准、高质量的供应链,为建筑市场工程建设保证源头的标准化、高质量输出,带动建筑行业整体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。
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开发商,香港锦艺集团副总裁郑家强先生认为:“做建筑也就是做产品,我们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,产品的标准化设计很重要。标准化是什么呢?就像螺丝和螺帽一样,假如说螺丝没有标准化,那么螺帽一定是栓不紧的。所以说,互联网环境下,供应商、采购商能够标准化,我们做的产品就能标准化,这样就能降低采购成本,降低我们的设计成本,我们能够把节约出来的成本回报给我们的客户,让消费者买到更高性价比的产品。”
如此看来,“互联网+建筑行业”创新红利不仅惠及供应商、采购商,作为工程建设的源头开发商来说亦是受益对象,而最终将惠及每个普通消费者。所以说,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传统企业,都需要放弃偏见,充分利用互联网并与之融合,提高效率,在经济转型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,释放出“1+1>2”的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