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“电”势在必行,水泥企业需加快转型
近日,一份名为《上市公司环境成本档案:以32家水泥企业为例》的报告在建筑行业热传。报告披露,32家产量占中国水泥总产量46%的上市水泥公司,2013年产生了1954亿元的外部成本。也就是说,企业在盈利的时候付出的1954亿环境代价,将由公众来买单。
中国是全球水泥出口大国,自1985年起,中国的水泥产量连续30年蝉联世界第一。但在这样一个光环笼罩的行业背后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、并权衡经济利益与环境成本的得失利弊。
这对于目前处于产能过剩、需求疲态、仍在底部调整的水泥行业来说,“环境危机”带来的“外部成本”无异于当头棒喝,而其即将带来的“连锁飓风反应”更让水泥企业如坐针毡。
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,要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,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”,这意味着环境成本内部化将是必然,企业再想以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利益,此路已经走不通了。
亿建联营销部负责人认为,在早几年前,粗放型经济不可持续和“去产能化”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,而其中涉及到的水泥、钢铁等行业,更是首当其冲。近两年,互联网+的兴起,不仅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,也更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。互联网+建筑行业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要抓手,引导企业精细化管理,减少资金压力,帮助企业转型。
目前,亿建联已经建立一套适用于河南本土水泥企业发展的电商运作模式,除了减少企业销售成本、助力企业快速“去产能化”,亿建联还与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,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,帮助企业快速展开绿色投资基础建设。
当下,这种模式已经开始向市场渗透,目前天瑞、同力、孟电等多家大型水泥企业正在与亿建联洽谈合作事宜,将以电商为切入,开辟企业盈利新增长点。
亿建联认为,面对目前产能过剩和社会舆论监督的双重压力,企业需要快速调整状态,改变自身粗放型结构,精耕细作,结合互联网+的风口,快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。